在重慶黔江,“黃十娘”榨菜是人們餐桌上常見的一道佐餐開胃小菜,被當地人稱為“咱黔江自己的榨菜”?!包S十娘”榨菜原料源自黔江區黃溪鎮,采用土家傳統腌制技藝和自動化生產線,造就了其口感清脆、含鹽量低的特點,也因此得到消費者的認可,并于2020年得到重慶市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巴味渝珍”的認證授權。
說到“黃十娘”榨菜,就不得不提它的創始人黃奎。從成立蔬菜合作社,規模發展辣椒種植、青菜頭種植,到創辦重慶市眾新側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建立榨菜生產廠房,創立“黃十娘”榨菜品牌,“80后”新農人黃奎始終不忘“振興農業、造福農民”的初心,他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帶領著鄉親們走上了增收致富之路。目前公司年產榨菜50000噸,全年產值達到 2000萬元。
套種“套”出增收新路子
黃奎出生在黃溪鎮新民村。新民村是一個被群山綠水環繞的自然村莊,多年來村民們種植玉米、紅薯、洋芋,以傳統的“三大坨”為主要產業。1984年起,黃奎這個土家后生就一直扎根在這里,在這片黃土地上耕耘,一點一點去實現他的“農業夢”。
在過去,農村家家戶戶都養豬,老輩人的理念是“窮養豬,富讀書”,說的是要想改變貧困的生活狀態,就要多養豬。初中畢業后的黃奎年僅16歲,他沒有像很多年輕人一樣南下打工,而是選擇了扎根在家鄉養豬、種菜,農忙之余還做過一點小百貨生意,也開過貨車,運輸木材補貼家用。
“那時候最多養過20多頭豬,我們這里自然條件好,當時養豬還是很快改善了家里的經濟狀況,一年能賺上萬元”。黃奎介紹,由于在村里養豬擺脫了家庭貧困,2009年他就在村里申請入黨,之后當選為村里的綜治專干,在村委會工作,為鄉親們服務。
鄉村要發展好,產業興旺是重點。要發展產業,無非就是搞種植、養殖。2008年,24歲的黃奎籌劃著如何帶頭發展一個能帶動鄉親們增收致富的產業。之后黃奎在黔江區農業農村委的推薦下參加了高素質農民培訓,通過培訓他了解到黔江區是重慶最大的蠶桑種植基地,蠶桑種植一直是當地傳統的優勢產業。為此,黃奎看準了蠶桑產業,并帶頭發展了100畝蠶桑。為了最大化利用土地資源,2009年黃奎又在桑樹行間種植辣椒,讓產業發展實現雙收。提到種辣椒,黃奎說:“辣椒是老百姓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佐料,重慶人愛吃辣,所以辣椒不愁賣,辣椒銷售這塊我有把握?!?/font>
經過幾個月的精心種植,黃奎種植的辣椒長勢良好,看著滿地顏色鮮紅的辣椒,黃奎臉上笑開了花。為了對接銷路,打通市場渠道,他帶著辣椒走訪多個蔬菜批發市場。源于新民村的好山好水好生態,黃奎的辣椒很快就被各地客商訂購一空。盤算之后,黃奎喜出望外,通過套種辣椒每畝地的收入額外增加了3000元,這也讓黃奎繼續擴大規模的信心更足。
看到黃奎種植辣椒增收后,村民們的積極性也上來了。2014年,黃奎注冊成立了重慶市黔江區常騫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 ,并采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讓農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提供辣椒苗和種植技術服務,等收獲后合作社統一收購,解決鄉親們的后顧之憂。之后的幾年,合作社的蠶?;睾屠苯贩N植規模不斷擴大。2015年,辣椒種植達到了1000畝,畝收入最高達到8000多元。村里的部分貧困戶也因跟著黃奎種辣椒而脫了貧。一時間,在新民村及周邊各村,黃奎用實際行動實施“蔬菜扶貧工程”的故事人盡皆知,他也成為大伙眼里的致富“領頭羊”。
作為一名村干部,黃奎熱情誠懇的工作態度和帶頭發展產業的勁頭被村民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2017年,他被推選為新民村村民委員會主任。擔任村主任后,黃奎心想如何利用收獲辣椒后的秋冬閑土地再為村民多創點收,為此他日思夜想、想方設法尋找合適的項目。
就在黃奎一籌莫展之際,黃溪鎮黨委書記王山河得知黃奎的苦惱后,幫他聯系到涪陵榨菜廠。經和涪陵榨菜廠協商,雙方達成合作意向,黃奎負責帶領村民種植榨菜,并進行初加工后,再由涪陵榨菜廠收購,這樣既解決了土地閑置問題,又解決了榨菜售后問題。
最初,黃奎從涪陵帶回青菜頭種子,發到村民手頭,但大家都持觀望態度。對于村民們來說,看不到效益,誰也不愿意嘗試新的產業。就連家人都開始勸他,萬一拿回來的種子不適合黔江的氣候,別說賺錢了,到時候還要虧本。
面對周圍人的不看好,黃奎沒有打退堂鼓,而是選擇了迎難而上,帶頭種植青菜頭。“不試怎么行,萬一成功了,秋冬閑置的土地就能利用起來了?!闭f干就干,當年黃奎種植了500畝青菜頭,源于黃溪鎮優越的自然條件和黃奎精心的管護,500畝青菜頭當年就實現了平均畝產1500千克,也給黃奎帶來了一筆不錯的收益。
有了效益,村民們紛紛找到黃奎表示愿意跟著他種植青菜頭。有了鄉親們的支持,黃奎注冊成立了重慶市眾新側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并以“公司+合作社+村集體+農戶”的模式發展青菜頭種植和初加工?!暗谝荒旯景l展了1000畝,收獲的青菜頭經過初加工以每噸1700元的價格賣給涪陵榨菜廠,每畝地增收1300元,當年就取得了成功?!秉S奎說。
嘗到甜頭的黃奎在之后的兩年里將榨菜規模擴大到了5000畝,到了2019年,經過3年多的發展,新民村的青菜頭種植產業已經初具規模,且隨著規模越來越大,鄉親們都建議黃奎建設榨菜加工廠,提升青菜頭的附加值從而讓效益最大化?!扒嗖祟^初加工產品每噸只賣1700元,而成品每噸可賣8000元?!秉S奎給記者算了筆賬,因技術和設備問題,合作社只能進行青菜頭的初加工,而成品價格卻是初加工的4倍多。如果能將青菜頭加工成成品榨菜,鄉親們的收入也將翻幾番。
從“青疙瘩”到“金疙瘩”
心動不如行動,確定了想法后,黃奎多次前往涪陵學習榨菜的制作。掌握技術后,黃奎自籌了200萬元,并在黃溪鎮政府的扶持下獲得股權化改革、黨費等扶持資金157萬元購進榨菜深加工設備,建起了“黃十娘”榨菜加工廠。廠區面積3000余平方米,擁有大型腌制池8個(容量1000立方米)、榨菜加工車間1000平方米、冷藏庫400立方米、集裝箱廠房400平方米、辦公用房500平方米。
建廠之后,黃奎開始研發產品。如何生產出可口的榨菜,同時也要區別于市場上其他的榨菜,這是產品定位的關鍵。在用青菜頭試制榨菜時,黃奎想到了當地土家族人制作的鹽菜。
土家族用青菜頭腌制鹽菜的歷史比榨菜還要久遠。土家族農家婦女將青菜頭曬干放入土壇中,腌制一段時間后,拌上特制的佐料,就成了鹽菜。鹽菜味道清香、口感爽脆,被稱為“下飯菜”,是土家人家中的必備食品。黃奎決定試著把鹽菜制作技藝與現代榨菜生產工藝結合,研制出一款新型榨菜產品。
制作榨菜工序復雜,除了選料、晾菜等技術活外,最難的是“三腌三榨”的絕活。只要有一“腌”腌不到位,就形成不了榨菜特有的香味;只要有一“榨”榨不到點子上,也形成不了榨菜獨有的口味。為了早日生產出讓人滿意的榨菜,黃奎每天泡在工廠里,一遍一遍地調味,一道一道地嘗味,一次一次地總結,光拿來試驗的榨菜就有1500多千克。守得云開見月明,歷時一年,黃奎成功研制出了麻辣、微辣、清爽三種口味的榨菜。
為了不斷提升自己,他還多次在黔江區農業農村委的推薦下參加高素質農民培訓,并前往多個知名榨菜生產企業觀摩學習。學成歸來后,黃奎在重慶市渝東南農業科學院的推薦下,引進“涪雜2號”青菜頭品種,在當地大面積推廣。據了解,該品種比同類品種早熟30天上市,增產20%以上,同時抗霜霉病,耐病毒病,耐抽薹性強,填補了榨菜早熟、耐抽薹品種的空白,有效解決了青菜頭收獲期過于集中的問題。
“好的榨菜離不開好的原料,我們的青菜頭2019年就通過綠色產品認證,采用‘三清三洗、三腌三榨’的傳統制作工藝,生產出的榨菜晶瑩剔透、口口留香。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推陳出新,滿足顧客的多樣化需求,推出三種口味、四種規格。同時,以完備成熟的榨菜生產線和產品檢測設備為基礎保障,嚴格按照食品衛生要求建立衛生質量體系,保證產品的品質?,F在以線下和電商渠道同步銷售的模式,400克袋裝的零售價在12元左右,全年產值能達到2000萬元?!秉S奎介紹。
目前在黃奎的發展帶動下,黃溪鎮青菜頭種植面積達6000多畝,共涉及6個鄉鎮、30個村(社區)、2400戶;其中脫貧戶、低保戶985戶,青菜頭全年產值達到1300多萬元,真正成為幫助農民實現增收的特色產業。不僅如此,為了解決周邊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黃奎常年雇用8名脫貧戶(殘疾人)在榨菜廠務工,每人每月的收入為2000~3000元,公司每年人工支出達40多萬元。
今年54歲的劉樹平就是在黃奎的榨菜廠務工的一名脫貧戶,早年間由于一次意外事故導致他肢體二級殘疾,飽受病痛折磨的他曾經一度對生活失去信心,也是人盡皆知的“低保戶”。2022年,在黃奎的幫助下,趙樹平重振精神來到“黃十娘”榨菜廠,做起了一名雜工,每個月有2400元的收入,現在的他臉上經常掛著笑容?!疤貏e感謝黃總給我這個機會,現在通過在家門口就業每個月能補貼家用,我以前做夢都沒想過?!眲淦叫χf。
所有汗水都有收獲,所有努力都不會被辜負。在黃奎的努力下,公司先后榮獲“黔江區農業龍頭企業”“黔江區農產品加工示范企業”“重慶市農產品加工示范企業”等榮譽稱號。2020年,黃奎當選為黔江區人大代表。他說:“這是榮譽,更是責任。我一定不負人民重托,在帶動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中發揮好人大代表模范帶頭作用,履行好人大代表的神圣職責,以身作則帶領鄉親父老走上致富路?!?/font>
“人活著就要努力奮斗,只要確定了目標就朝著目標走下去,打一槍換一炮是不行的?!睂τ诟墒聵I的決心,黃奎無比堅定。他表示,下一步要著力打造黔江最大的榨菜生產企業,將榨菜打造成黔江綠色食品標桿,讓黔江榨菜走上更多人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