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以來,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小紀鎮現代農業產業園實施了農民田間學校創辦培訓工作,采取以農民為中心、以田間為課堂、以實踐為手段的培訓方法, 發揮“發現問題準確、解決問題及時、科技服務緊密、技術推廣到位”的優勢,深刻把握農民田間學校培訓的理論內涵和實踐特點,結合小紀鎮現代農業產業園的發展規劃,制定了詳細的教學計劃,從各類蔬菜播種至收獲,采取課堂講解與田間實踐、互動交流、學員實踐應用的培訓方式,有效解決農業科技入戶“最后一公里”的難題。近年來,先后直接培訓農民學員1400多人,輻射帶動農戶6800多人,成為小紀鎮農民增收致富重要推手。
一、農民田間學校建設情況
揚州小紀現代農業產業園區位于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小紀鎮,園區規劃面積1.095萬畝,現有面積8200畝,主要以蔬菜生產、加工、銷售為主,是省、市“菜籃子”生產基地。2012年園區被認定為江都區級農民田間學校,2017年被江蘇省農業委員會確定為省級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范實訓基地,2018年被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遴選為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范基地。園區現有機認證品種42個、綠色品種6個,入園企業、合作社等共12家,其中省級科技型合作社1家,市級以上龍頭企業2家。
二、精準發力 一線辦學卓有成效
一是圍繞農民需求,在生產一線加強師資培養。小紀鎮農民田間學校正式啟動以來,在上級主管部門以及市、區農廣校的大力關心與指導下,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等方式,對農技推廣工作者等鄉土實用人才進行普查、統計、編隊、整合、“充電”、提升,打造一支懂技術、勤實踐、樂奉獻的“田頭技師”,帶動更多的農民自覺接受現代農業科技的熏陶,主動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科技素質。同時,積極開展“送科技下村”“科技入戶”活動,向農民傳經送寶、釋疑解惑,培植土生土長的“田秀才”“苗大夫”“棚護士”等“土專家”隊伍,為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提供強勁的人才引擎和智力支持。目前該校有培養授課、創業及實訓指導教師20人,典型示范戶90戶,基本能夠滿足學校的教學、培訓、指導、示范等工作任務,并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二是圍繞產業布局,在生產一線推進學校建設。園區先后建成科技集成創新區80畝,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展示區100畝,辦公區、培訓中心、農產品檢測室、線上線下交易中心、物聯網信息化服務區1800平方米,加工展示區6000立方米,科普觀光區1萬平方米。其中,培訓服務區共設培訓教室3處,分別能容納100人、60人和40人。配有筆記本電腦4臺、投影設備1套、多功能顯示屏1套、物聯網液晶顯示系統(高1.5米,寬3米)1套、室內教學音響3套、全域音響系統1套。以此為依托,大力推廣如設施蔬菜栽培、綠色防控、水旱輪作栽培等技術,以及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手段,累計開辦培訓班45期,培養農民學員2475人次,輔導農民學員1200人次以上。影響帶動農戶超過1760個,輻射面積約6160畝。此外,自2012年以來,學校還依托園區引進周邊宗村村、西賈村、趙家村、賈興村等村蔬菜種植大戶56戶入園創業,其中新增蔬菜創業人才23名,解決周邊農民就業1056人,帶動周邊蔬菜種植戶69戶,蔬菜生產畝均純收益達到6000元,為引導、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助力鄉村振興,起到了積極作用,受到農民的熱烈歡迎。
三是圍繞能力提升,在生產一線推動學以致用。農民田間學校堅持課程設置、專業內容、教學場景、現場指導等因地制宜、因人而宜、因時而宜,把農民的學習、生產和發展與產業緊密連接起來,做到一切以農民為中心,特別是針對貧困學員,面對面、手把手,經驗傳授、案例教學、“志智雙扶”,針對性、實效性強。通過上述方式方法,使學員在思考和決策過程中,培養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活動培養學員生態意識、食品安全意識、信譽意識、環境意識和協作發展意識。主要體現在學員受訓后學會了科學使用農藥、化肥,減少了投入和環境污染;病蟲害綜合防治意識和生態意識增強,如在生產區域安裝殺蟲燈、使用性誘劑,推行生物防治等方法控制有害生物;種植的蔬菜品質明顯提高,純收入顯著增加,農戶年均純收入增加超過1500元。此外,學校還以豐富多樣、寓教于樂的專題活動滿足農戶多種需求,內容包括生產技術、經營管理、農民合作組織、食品安全等各個方面,形式不拘一格。通過交流討論、專家講座、視頻教學、知識競猜、示范試驗等多種形式,激發農民學習動能,引導其積極投身產業,自覺融入農業全產業鏈,確保致富有基礎、脫貧有支撐。
三、多措并舉 打造精英人才隊伍
一是創新培訓方式,打造特色辦學品牌。依托完備的硬件設備,學校根據農民需要,不定期開課。上課地點既有田間學?;?,也有田間地頭。只要農民在耕作中發現問題,隨時開設田間課堂,探討解決之道,并創新形成了“一班一案、一戶一檔、一人一策”的辦學機制,既使辦學制度化、規范化,又使教學手段靈活化。
“這種方式真是太好了,內容太實用了。以前也有類似的培訓課程,但都是填鴨式的,他們講,我們被動聽,大家都沒興趣?,F在好了,就像到飯店點菜一樣,我們需要什么,老師就講什么,很有針對性,實用性”,對“點菜式”培訓深有心得的村民李大山逢人便夸。
“田間學校是一所‘沒有圍墻的大學’,我們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推廣蔬菜種植、田間管理、病蟲防治等知識,一學就懂,一教就會,解決問題立竿見影?,F在只要是田間學校的課程,農民都認可,積極報名參加,有的還跨縣市甚至跨省來報班、考察”,小紀鎮副鎮長徐和亮介紹道。2019年,小紀鎮農民田間學校就接待來自遼寧、新疆、山東、江蘇省內等全國各地團隊現場觀摩、學習活動累計125場、8849人次;配合區農廣校、里下河農科所承辦各類培訓24場,1409人次;發放培訓教材2857份,技術資料11586份。這些都是對農民田間學校工作最大的認可。
二是把準時代脈搏,打造最佳傳播效果。農民田間學校20名教師能夠準確把握時代脈搏,創新農技推廣服務手段,拓寬農技推廣服務渠道。他們創建田間學校培訓班微信群、QQ群等,推進“互聯網+”農技推廣方式,使農技推廣更加直觀、快捷,真正實現“零距離”的農技推廣服務。群里可以發布工作動態,交流工作經驗,探討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達到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的目的;建立由推廣機構和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涉農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加的“種植業服務群”“新技術服務群”等微信群。群里可以隨時發布農業政策、農情信息、市場信息、氣象信息等,并且可以直接互動交流,開展指導服務,專家把脈問診等。
“這種手機上‘一喊就到、一問就答、及時解決’的農技服務方式真好,省時省力,高效快捷,我們歡喜得不得了”,曾經多次得到小紀鎮農民田間學校老師線上指導和幫助的農場主景東坡深有感觸。
“在課堂上農技人員是農民的輔導員,在推廣上農技人員華麗轉身成‘小網通’,他們把農技推廣由面上普及向田間地頭延伸、向種植大戶延伸,向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延伸。不僅延伸出了農技傳播效果的最大化,更延伸出小紀鎮現代農業園區的的新氣象?!K省示范田間學?!翆崥w”,江都區農業農村局局長趙相平如是說。
三是健全管理機制,打造高質量人才隊伍。該校建立了實習實訓、跟蹤指導服務、培訓效果評價、項目資金使用、財物保管維修等管理制度,設立專門的管理機構與工作團隊,動態性地對農業技術推廣指導老師、農業技術典型示范戶等“農技播火者”進行績效評價。近年來,累計對多名績效不明顯和達不到工作要求的農業技術推廣指導老師、農業技術典型示范戶實行淘汰并按照規定程序及時補充“新鮮血液”。通過對農業科技帶頭人的規范化管理,實現在技術選擇上由單一生產技術向生產、生態、生活并重轉變,在示范內容上由單項生產向種、養、銷等綜合方向轉變,在示范產業上由常規種養向種養業與特種高效產業結合方向轉變,“三個轉變”不斷提高“高效農業”的覆蓋率與含金量。
“小紀鎮農民田間學校辦學經驗給我們帶來兩點重要的啟示:考核和激勵措施是調動農技人員和示范戶積極性的有效手段”,江都區農廣校校長陳志斌說?!皩δ切嵖兺怀?、甘于奉獻基層的優秀農技人員和示范戶既給精神獎勵,又給物質獎勵,還給予合理的政策支持,使他們干有目標,做有方向。唯有如此才能夠起到很好的導向和激勵作用,我們的農民田間學校才能越辦越好?!?/font>
春風化雨,春華秋實。近年來,小紀鎮農民田間學校先后創辦成農業部蔬菜標準園、農業部農村創業創新園區、江蘇省園藝示范基地、江蘇(江都)現代農業(蔬菜)科技綜合示范基地,被納入江蘇現代農業(蔬菜)產業技術體系,同時成為南京農業大學、揚州大學農學院、江蘇里下河地區農科所示范試驗基地,這離不開學校教師隊伍和示范戶們的付出和努力。他們積極引導、發展綠色新產業,用實際行動破解科技入戶的“最后一公里”,用工匠精神助力“鄉村振興路”,幫助當地農民尋找到了致富“金鑰匙”?!?/font>